2020部落格BLOG

2020.12.31

《搖擺.D》田孝慈工作坊:他人即地獄I

時 間|2020年09月26日(六)10:00-12:00
講 師|田孝慈(第18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共同創作《群眾》得主)
編 輯|沈佳燕
撰 文|莊馥嘉(電影系四年級)

作為表述人類思想及動機的重要媒介,身體的姿態、動作、力道,是許多表演藝術領域所關注的。如同瑪莉娜的早期創作,不論是《節奏》(Rythem) 系列或是與情人烏雷 (Ulay) 共同完成作品,都挑戰、嘗試甚至實驗了身體的各種可能性:以一定的速度奔向牆壁、用力地撞擊在牆壁上,在自己面前擺放七十二件物品、讓參與者隨機選擇其中一件對自己做任何事情,與戀人透過持續不斷的吻以吸取空氣......。只是,這些赤裸的身體並非作為「裸體」(naked) 存在:他們被排除了社會及心理因素,僅呈現當下、在場的身體,是純粹物理性的。為了使身體完全成為一項中性的工具,與身體工作的藝術家們將自己的狀態歸零,讓身體帶領意識。
 

 誰正在窺視我?

工作坊的最後半個小時,田孝慈老師先讓所有人從教室的底端,跑向攝影機的位置,再選擇以一個方式「墜落」(fall)。進行了幾回後,田老師讓每個人想著一句話,重新進入舞蹈教室的空間,隨著這句話的意涵與動機去伸展自己的肢體。與先前不同的是,此刻的身體練習不再是執行外界所下達的指令,而是由內而外地、讓內心去引領身體運行。



雖然田老師對於「墜落」的方式沒有明確的要求,然幾乎每個人來到攝影機前都對著攝影機「表演」自己的墜落——對著鏡頭比ya,望穿秋水地看進鏡頭內,緊皺眉頭向攝影機伸出手——,好似攝影機是一雙窺視著他們的眼睛,而他們必須對這雙眼睛作出回應。

即便身為不同的個體、平時基於慣性和動機所引發的行為也不同,但是筆者在這些集體運動之中,看見了統一與制式的步調。當田老師給出了「墜落」的指令,多數人對於「墜落」的理解都是「垂直面上的向下運動」:大部分的人在衝刺到攝影機前並執行自己的表演後,便像是失去骨頭的肉泥般癱在地上。沒有人認為墜落是向上跳躍、重重地落下,或靜止挺立。

田孝慈老師在訪談中也曾經提到:「我們在身體的自由選擇中,總是會有一些慣性動作。」身體是不會說謊的——在言語及思緒之前,身體便已透露了某些訊息。參與者對於墜落的理解,指出了某種在群體中成為異端份子的恐懼:我們的選擇看似是無意識的,但是集體思想及規範無時無刻不左右著我們。


 讓身體歸零,同時是放下對自我的批判

“工作坊一開始,我感覺自己的身體是物理性的,每一個動作都不帶任何感情。但是在最後的身體練習加入了動機後,不一樣的感受浮現了出來。”

田孝慈老師工作坊課程花絮:當身體反射與思考的撞擊 攝影 沈佳燕

工作坊的尾聲,曾就讀戲劇相關科系的戴欣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坊中的感觸。戴欣認為,平時不論是戲劇上的訓練或是日常生活,自己的身體都用於服從別人的指令、服務別人,而此次的工作坊中讓她有機會回歸、傾聽自己的身體,與自己的身體獨處。
田老師認同地說道:「工作坊的目的,便是希望參與者在感受這些肢體動作時,也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。這些行為背後一定都存在著意義,不會是憑空而來的。」

這一刻,筆者突然理解了瑪莉娜為什麼對藝術家們下達「歸零」的指令,田老師為什麼在開頭讓每個人放掉自己的重量。當我們被要求與自己的身體相處時,我們仍無法放棄對於自己及他人的觀看,他人「如何」回應這些指令、自己又該「如何」回應這些指令。當我們把全身的重量逐步地交給地板,讓地板去支撐我們所有的行為與動作時,就像是把我們身上所有的包袱放下,把所有來自別人或自己的,批判的、厭惡的、懷疑的聲音通通逐出腦海。

我們太習於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,自己又是否符合某些社會規範是什麼樣子,以至於我們的身體成為經過規訓的場域,身體是社會的、性別的、觀看的,卻從來不曾屬於自己。我們即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批判者,無時無刻不審視自己的行為,即便在毫無生命的攝影機面前,我們仍假設自己繼續被監視及觀看著,以致身體傾向於做出某些選擇。
 
田孝慈老師工作坊課程側寫 攝影 沈佳燕

因此,透過這些身體的練習,我們不僅是重新感受身體的在場、聆聽身體想要傳達的訊息,更是學習放下所有的審視與批判,重新接納自己的一切。對於自我的建構與認識,不論是藉由外在的行為結果,抑或是由內而外地觀察、探問行為背後的原因,身體皆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。這次的工作坊透過不同於日常的身體活動,開闢一條嶄新的、回到內在的路徑,也是一相當難得的體驗。

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