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部落格BLOG

2020.12.31

《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》工作坊:戲曲身體的當代運用與實作

時 間|2020年10月05日(一)18:30-20:30
講 師|栢優座座首許栢昂、仲首王辰驊
編 輯|沈佳燕
撰 文|莊馥嘉(電影學系四年級)

成立於2007年的臺灣本土劇團栢優座,在座首許栢昂及仲首王辰驊的帶領下,至今邁入了第十四個年頭。栢優座今年首次來到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,除了帶來栢優座的第二十部作品《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》,也開設工作坊,分享傳統戲曲的知識與運用。對於身為臺藝大戲劇系校友的許栢昂及王辰驊而言,回到母校臺藝大表演,或許有種如《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》中「近鄉情更怯」的感受。
 

 在當代戲劇回歸傳統語言

首先,王辰驊老師說道,將傳統戲曲的表演方法、京劇中的「韻白」與「京白1」運用到現代戲劇,便是栢優座所發展出來的創作形式。如同日本前衛劇場導演鈴木忠志 (Tadashi Suzuki) 將能劇(のう)的表演方法借用到現代戲劇中,許栢昂及王辰驊也以類似的道理,使栢優座的表演體系自成一格。

許栢昂老師接著說道,不論是韻白或京白,這兩種說話方式都有兩個共通且必須注重的重點,也就是邏輯重音及斷句。「觀眾可以透過對白裡的邏輯重音,來明白說話者想要強調的事情。」許栢昂補充道:「斷句,牽涉音質、聲音大小、口音及速度。」這四種特性對於演員塑造自己的角色是重要的,也因此演員必須在這四樣技巧上善用及發揮自己的聲音,才能貼近自己或觀眾對於人物的想像。

除了列出京劇演員念白時所關注的重點之外,許栢昂將京劇的說話方式與現代戲劇進行對照:京劇及歌仔戲,甚至是原住民與或是日語,都有屬於自己的韻律,這是與中文相當不同之處。若將京劇的說話韻律套用到現代戲劇,便是以一種極大的能量及精神,去演繹一段短短的台詞。在傳達氣勢及情感的過程中,能量的投射是直接面向觀眾的,而不是面對舞台上的其他演員。

提到京劇韻白的起源時,許老師說道:「探究韻白的起源,同時也是探究我們自己的根。」傳統戲曲中的韻白是由盛行於河南黃河、洛水一帶的官話,也就是河洛話、閩南話所發展而成的,也因此韻白又稱做湖廣韻2、中州韻。若背景設定於清朝前的古裝劇中出現了北京官話3,實際上是不符合當下的時代背景的。因為在清朝一統華夏前,官話普遍以閩南語為主。

「語言在此一層面上,是與政治相關的。」許栢昂藉由對戲曲語言的探究,說明了當今國語、標準漢語、抑或是北京話的使用與盛行,與當時統治者的政策及文化有關,因此在溯及語言的最初形式時,完全撇除中國的因素是近乎不可能的。

學員嘗試對白練習 圖片提供/藝文中心
 台詞、身體與戲曲鑼鼓

談完京劇中的念白傳統後,許老師開始闡釋栢優座如何在當代戲劇中將韻白與身體動作結合,以發展出獨屬於自身的表演風格。「對於我們所熟知的表演方法,如普多夫金4 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5、梅蘭芳6等人的表演體系,情緒與動作是緊密連結在一起的。」許栢昂老師說著,並請在場的同學們蹲在地上,雙腳來回畫圈,同時念台詞。每個人完成動作後,多半已經氣喘吁吁。「透過這樣的練習,大家想必可以發現,當我們邊做這個動作、邊唸出台詞,我們的內在狀態也受到生理狀態的影響,我們隨著身體發熱而變得激動。情緒和動作是有所關聯的。」動作及走位的發生,並不需要內在的動機才能夠執行;相對地,內在的動機反而需要外在技巧來引導,才能使戲演得更面面俱到。

除了身體與語言的結合、內在與外在的協調之外,許老師提到了構成栢優座表演體系的第三個要素——戲曲鑼鼓。在京劇、崑曲等傳統戲曲中,不論是轉景、場面調度或是演員的運動,皆依靠鑼鼓聲樂來完成。如京劇裡每一個動作的推動、情緒的展現,都是以兩拍為基本單位組織而成的。許老師說道,「戲曲鑼鼓起初以外在形式的媒介,如鈸、鑼等樂器來表現。但是久而久之,這個鑼鼓也會內化成演員的一種內在節奏與韻律。」對一齣戲劇而言,戲曲鑼鼓可謂其內在靈魂,如嵌在劇場內的一個巨大齒輪,推動著戲劇的運轉、操縱著舞台上所有的存有物。

接著,兩位老師透過栢優座2015年的作品《刺客列傳-荊軻》,以演繹三個核心精神——台詞、身體及戲曲鑼鼓——集合在一起時,整齣戲將會如何呈現。當表演借助外在技巧、引發內在情緒後,再加上節奏與韻律,演員所有的情感便更容易傳達予觀眾。於是,三者的結合成就了「戲曲身體」的概念。就像電影導演及攝影師決定給予哪個演員「焦點」,透過戲曲身體的運用、而不必經由導演的指示,舞台上的焦點即能更加地突出。

參與學員大合照 圖片提供/藝文中心
 
1「京白」是京劇特有的唸白形式之一。所謂「京白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,徽班(指徽劇的戲班子)進京獻藝,受到北京朝野的喜愛後,逐步結合當地語言,發展成新興劇種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新興的舞台語言。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cfta.gov.tw/content_172.html
2早期京劇藝人余三勝、譚鑫培、王九齡等人皆是湖北人,因此將自身的湖廣韻帶入京劇中,發展出一套湖北的唱腔旋律。
3北京官話為自清軍入關以來開始使用的語言,為現代標準漢語、國語的早期形式。
4弗謝沃羅德.普多夫金 (Vsevolod Pudovkin),為俄國電影導演、編劇、演員暨蒙太奇理論家。
5康斯坦丁.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(Konstantin Stanislavsky) 為俄國的戲劇及表演理論學家。
6梅蘭芳為中國崑曲表演藝術家。

 

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