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舞結束了,到底可以留下什麼?

汗水,可能是唯一可以共通留下的東西。

 

裸體,是為了想要看得更清楚,

一種透明不是造型的動態,

汗水,是散熱過程中的產物,

顯現後也許可以拿來閱讀,

One dance, one dances, one danced.

從舞者、編舞者、觀眾所處的三種座標,觀察一首舞的開始、過程、到結束。

 

到底會留下什麼?或許,汗水會告訴我們答案。

 

編舞暨演出|陳武康  12/03 (五)場次

出生台灣,2001年與紐約編舞家 Eliot Feld 展開12年長期合作,擔任舞者,受其影響極深。2004年與友共創驫舞劇場,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至今。2007年《速度》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。2009年任台北聽障奧運開幕式舞蹈總監。2012年《兩男》獲德國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首獎。2011年開始與不同領域藝術家進行跨界創作,包括展覽結合演出的《繼承者》,以及即興創作平台《混沌身響》(與即興音樂鋼琴家李世揚共同策劃)等。2016年開始與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・克朗淳 (Pichet Klunchun) 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與實地探究計畫,創作《半身相》(2018),同時展開三年計畫《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》。2019年台北藝術節中傑宏・貝爾《非跳不可》作品擔任導演執行,2020年共同編創及演出《攏是為著・陳武康》並獲第19屆台新表演藝術獎。

近期創作有《非常感謝您的參與》、《感謝您在家》、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託創作《14》等線上及跨國直播作品。

 

演出|廖錦婷  12/04 (六)場次

雲林西螺人,自由藝術工作者。
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。2013加入雲門2,2020加入雲門舞集。

在團期間參與作品:鄭宗龍《牆》、《一個藍色的地方》、《來》、《十三聲》、《捕夢》、《毛月亮》、《定光》;伍國柱《斷章》、《西風的話》;布拉瑞揚・帕格勒法《預見》;黃翊《浮動的房間2》、《流魚》;陳韻如《衝撞天堂》;黃懷德《亮》;蔡博丞《瞳孔裡的灰牆》;蔡柏璋《Aller Simple》;

並多次參與國泰藝術校園社區巡演、新北藝術駐市、高雄駐市。

 

演出|張瑀  12/05 (日)場次

2015加入丞舞製作團隊,至今參與多次巡迴演出。

參與作品: 蔡博丞《浮花》、《怒》、《Melting Neon》、《Timeless》、《Innermost》;Jill Crovisier《No Man's Land》。

2018至西班牙巴賽隆納駐村參與丞舞與LaVeronal共製計畫,演出Marcos Morau《MILLENNIALS》。2020參與瑞士琉森舞蹈劇場演出蔡博丞作品《愛麗絲》。